校团委举办“爱如火炬,向光而生”国际志愿者日·青马学员说活动

日期:2023-12-06浏览:

本网讯 为庆祝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展现上体小火炬风采,凝聚青年志愿力量,12月5日晚,“国际志愿者日·青马学员说”活动在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小剧场顺利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德平教授,团委书记、学工部副部长刘佳瑜老师,体育教育学院团委书记王其跃老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乔艺老师,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谷家振老师与200多名学生共同聆听了5位小火炬代表的志愿服务故事。

2023年,我校特奥团、红十字协会学生分会等8个公益服务类学生社团及各学院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全年在学校周边社区、敬老院、中小学等20多个服务点开展日常志愿服务,每月平均有至少100位同学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服务超过500人次、服务时长超过800小时。活动中,来自艺术学院的陈美好同学分享了她的社区志愿者经历。今年她主要参与了中国武术博物馆的志愿讲解服务和校红会情暖夕阳社区志愿服务,结合我校的体育特色,以武术养生功法为主体深入社区,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健康运动习惯。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她渐渐明白了志愿服务的真正含义,志愿服务意在暖心、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她希望以自身所学参与更多志愿服务,结合一己之力回报社会。

2023年,我校已选派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型赛事近十个,累计学生数超过千人,服务时长累计超过600,000小时,基本形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校体育赛会志愿服务生态。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宋好同学分享了她的赛事志愿服务经历。“有时间就去做志愿者,有困难就去找志愿者”这样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语激励着她不断前行。上海半马、苏河半马、上海超级杯等大型赛事志愿者的经历让她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增长见识,她用“竞技体育精神”和“国际化平台的机遇”两个词来概括志愿经历带给她的收获。

雪域高原辉映绿瓦青年,世界屋脊铸就民族团结力量。在上体有一支民族大团结青年团队,连续九年来长期开展民族体育文化的调研工作。来自体育教育学院的陶付松同学分享了他前往珠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他呼吁同学们爱护民族团结,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上体学子,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自第一届进博会开幕以来,我校连续六年共组织770名大学生参与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这些上体志愿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每天在志愿岗位上高强度工作12小时以上,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打造中国“最美名片”、上海“最美名片”奉献青春力量。活动现场,二年级小叶子、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林锦轩同学作为小叶子代表分享了他的进博志愿者经历,并用“开放”“成长”“前进”三个词概括了他的进博会感悟。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现已圆满、成功、精彩落下帷幕,这其中由我校35位师生组成的工作人员团队也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上体力量。他们分布在亚组委的竞赛指挥中心、兴奋剂管制中心、体育展示与颁奖专项团队、亚运村运行团队等部门,以必胜信心、昂扬斗志、奉献精神、扎实的工作全身心投入亚运会赛时服务保障工作中,受到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等多次报道,学校和个人收到组委会感谢信近40封。来自体育教育学院的黄红兴同学分享了她的亚运经历。在工作期间,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收获了志愿服务的快乐,提前感受到了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品尝到了圆满完成工作的喜悦,这段经历她毕生难忘。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胡德平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五位同学的讲述彰显了上体大学生青年的青春与活力、爱与奉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带来新使命和新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常怀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树立先进典型,搭建志愿者展示自我和互相交流的平台,鼓励广大青年志愿者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王芊羽、刘佳瑜 图片/小火炬]

[报送单位/校团委]

[责任编辑/刘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