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 | 市政协委员建言“体医结合”, 让“运动处方”助力全民健康

日期:2018-01-26浏览:

“管住嘴,迈开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伴随着一个个熟悉口号的传递,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已然走到了一起。1月24日,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专题会“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市政协委员、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院长刘宇建言“发挥‘体医结合’运动科学人才优势,增强其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来自英国的医学杂志BMJ(世界著名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用大数据展现了运动和许多药物在治疗和预防慢性病上的作用是类似的,或是同等治疗效果。对此,刘宇表示:“我国万亿余医保用药中70%,约8000亿用于慢性病,其中至少4000亿是可以用运动处方来取代用药达到健身减费双重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目前的医疗、养老体系中,让‘体医结合’为特色的运动科学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标国外的先进经验,刘宇发现许多发达国家都让经过专业培训的运动生理学家、运动康复师积极早期参与到功能障碍人群、慢性病人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这些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运动处方、运动康复处方的制定,帮助大众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治疗长期慢性疾病,在一些疾病发生的早期积极介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刘宇建议上海率先在部分医院内开设运动治疗室,通过运动治疗室对慢性病药物处方和运动处方进行对比审核、指导,尽可能用运动处方取代药物处方。

2017年,在上海市体育局推动下,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对杨浦区四平街道百余名社区医生进行了“运动处方”专题培训,让医生针对不同人群和个体特征制定科学的、符合个体需求的运动处方,得到了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刘宇建议在上海市三级医院针对各科医师进行运动处方师资培训,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掌握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等)和慢性疾病人群的运动处方,为运动处方推广,为群众提供科学化、精准化的健身指导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赋予各科医务人员具备开具运动处方的权力。“通过培训一批运动处方师开具‘运动处方’,随后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就可以按照处方指导市民进行处方落实,真正实现体医联动。”

国务院全民健身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强调,体医融合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要以关键环节突破带动体医深度融合,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刘宇建议上海成立以市卫计委、市社保局等单位为主体的体医结合联席办公会议,推动体医结合相关制度的落地,利用体育类“双一流”高校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优质资源,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打通培养、就业渠道,建立专业团队,真正达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全方位融合。

原文刊登于1月26日《东方体育日报》A12版

媒体链接:https://m.osportsmedia.com/ios.v2/share.html?api=https://m.osportsmedia.com/v2/pages/sportsLife/111857.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报送单位/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