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新理论和新社会力量在这里交汇,上海高校更是新思想和新进步力量的发源地。这里流传着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入了神、用粽子蘸墨汁吃的故事,回响着钱学森等科学大师以身许国的雄壮旋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考察北京大学时的重要讲话和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今年大学毕业季,“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简称“同上一堂课”)正在沪上高校掀起热潮。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为推进上海高校“同上一堂课”,特别是围绕“讲给谁听、请什么人来讲、用什么方式讲”,上海高教系统将给出“上海方案”,并将实现上海高校全覆盖、师生全覆盖。
毕业典礼上,不少高校“同上一堂课”
2018届大学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届高校毕业生。6月的校园,离歌已经响起。这几天,各所高校都在纷纷举行毕业典礼。今年,不少高校特地安排“同上一堂课”作为毕业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寄语毕业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拥抱新时代。
“新时代的考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考卷,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考卷,也是关系到每个人未来的考卷。”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前天走上“同上一堂课”讲台给毕业生们讲课,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上海体育学院,“同上一堂课”也走进了2018届毕业典礼。校党委书记李崟和青年学生们一起重温乒乓外交、许海峰勇夺中国奥运首金以及 “五连冠”中国女排、中国跳水“梦之队”等一批优秀中国运动员身上涌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学生们在领略体育运动魅力之余,感悟到“建设体育强国、圆梦民族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在上海戏剧学院,校党委书记楼巍也在“同上一堂课”作题为“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首场授课。他勉励在场毕业生和教师代表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既要做追梦者,更要做圆梦人,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在上海,“同上一堂课”6月4日在同济大学拉开序幕。根据教育部部署要求,该活动旨在面向广大高校干部师生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理支撑和理论蕴涵,讲清楚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使命担当和广大干部师生的责任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策体系、工作举措和育人体系、教学模式。
这样的思政大课不仅要上、还得多上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同上一堂课”将实现上海高校全覆盖、师生全覆盖。目前,上海已组建市、校两级讲师团,成员从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士、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和思政工作骨干中遴选。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定向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教授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教师给年轻大学生讲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与时俱进地揭示时代的问题并切中现实,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分析工具。”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认为,这样的思政大课不仅要上、还得多上,“要让大学师生不断深化理解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和人才培养的初心。”
设立“四类课堂”,将新思想融入各门课程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介绍,上海高校“同上一堂课”将学习空间由一堂课扩展至千万堂课,全市不断点;学习时间由一个阶段延伸至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年不断线;同时还结合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同上一堂课”学习成效,将新思想融入各门课程。
在上海,“同上一堂课”不只局限于教室讲台,还设立了“四类课堂”:以巡回授课为内容的“实体课堂”,以网络直播为内容的“网络课堂”,以电视授课、音频党课为内容的“空中课堂”以及以主题社会实践为内容的“行走的课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行走的课堂”,鼓励师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这是 “上海方案”的“创意一笔”。
此外,“同上一堂课”还将高校所在区域的中学政治课骨干教师纳入,学习对象由高校师生扩展到中学政治教师,这也是“上海方案”的一大特色。据悉,上海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过程中,将坚持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各学段学生头脑。
[来源/文汇报]
[报送单位/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