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首金获得者许海峰,竟是如此诙谐幽默的“天才”。
这是那个不苟言笑、女队员见了都不敢说话的金牌教练?一场报告会让听者都改观了,中国奥运首金获得者许海峰,竟是如此诙谐幽默的“天才”。天才不是成功的唯一的要素,但谁又能否认许海峰在射击项目上的天份呢?近日,由上海体育学院、解放日报社、上海市体育局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体育改革路 体育四十人”主题系列活动之“改变奥运历史的中国第一枪”,请来许海峰开讲。
许海峰与上海体院师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奋斗历程:今年已经62岁的他,祖籍安徽,从小在福建长大。年轻时,他下乡干过农活、当过赤脚师生、在供销社当过营业员、卖过化肥,与此同时,他一直保持着对射击的热爱。1982年,他放弃国营企业工作机会转进射击集训队训练,走上了射击运动的专业道路。
因为在射击运动上过人的天赋以及善于钻研创新的拼劲,年轻的许海峰很快在各类比赛崭露头角,并最终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战胜多路强敌,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之后,他也成为了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1995年,许海峰收枪执教,出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并培养出李对红、陶璐娜等25位世界冠军……
三十余年的体育生涯浓缩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从许海峰娓娓道来的那些细节中可以发现,奥运首金获得者是他,或许并非偶然。
许海峰回忆道:“当时进入备战奥运会集训队列时,真没想着要冲着金牌去,只是想能提高一下射击水平就可以,因为其他备战的6名运动员,也都是从全国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射击选手,而自己接触射击仅一年的时间。”
集训了大概3个月,1984年的2到3月份,队内选拔共打了5场比赛,2场全国比赛,当时的排名是:王义夫第一,平均成绩564.5环,许海峰以一环只差,平均成绩563.5环位居第二,第三名平均成绩557环。根据奥运会规定,一个项目一个国家只允许2名运动员参加,所以当时国家队便在协商,到底派哪两名运动员去更合适?作为第一名的王义夫是已经确定了的,争议出现在第二名许海峰和第3名身上,有人提出:许海峰相对来说经验少些,训练时间短,建议更稳妥一点派第三名老将出战奥运会。
意见双方争执不下,1984年4月,无法做出抉择的情况下,国家队再次派这两名运动员分别出国再进行一场比赛,以结果来决定最终的选择。许海峰去到了洛杉矶参加了奥运会热身赛,并以568环的成绩获得了冠军,被最终确定成为进入奥运会比赛的人选。许海峰说:“其实要是真正意义上来讲,1984年4月洛杉矶奥运会热身赛,算是我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只是很多人都不太知道。”
从1982年12月正式进入安徽省队开始正规训练,到1984年4月获得这次世界冠军,短短1年零4个月的时间,许海峰就成为了奥运冠军,这难道不是天才?许海峰没有否认自己在射击项目上的天份,但他同时点出努力、智慧和机遇,成功的要素缺一不可。
许海峰是个特别爱钻研的人,平时他喜欢借一些关于射击类的书籍来进行钻研,研究射击的关键技术是什么。经过不断的钻研与实践,许海峰悟出了一个属于自己最独特的射击技巧,那就是:扣扳机!他说:“扣扳机是射击动作要领最关键的一点,自己研究出的这套扣扳机技巧至今都无人用的好,当教练后也教过很多运动员,可都打不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实在太难了。”
最后,许海峰寄语大学生们:一、要爱一行,干一行。如果真的干得不喜欢还一定得干,就一定要培养对它的喜欢。二、要学会研究,如何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果。三、要学会学习,要学会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体育改革路 体育四十人”主题系列活动将通过贯穿全年的专题报告会,邀请最具代表性的体育代表人物,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国体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等,探讨中国体育的现状与未来。
媒体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97840&time=1532654210769
[来源/上观]
[报送单位/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