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上海全市共有5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训残疾人运动员达到186名。全年在全国各项锦标赛上取得26金、30银、20铜,在国际赛事上获得7金、6银、1铜的成绩。
12月3日,是联合国大会决议确认的“国际残疾人日”。2日,在国际乒联博物馆里,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施之皓,手把手指导残疾人乒乓选手,另一位乒乓球世界冠军丁松,也加入指导残疾人运动员的行列。在上海世博黄浦体育园揭幕的“爱在黄浦 残健融合”体育嘉年华活动,让黄浦滨江地区首次迎来运动无障碍活动。
施之皓丁松变身乒乓志愿者
约一周之前,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施之皓,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图卡学园多功能厅,和张怡宁一起指导巴新的乒乓选手,并向中国、巴新两国领导人汇报民间体育文化交流的情况。
12月2日,施之皓悄然变身成为一名指导残疾人体育开展的志愿者。这次体育嘉年华活动设置3条线路,5个组别、140支队伍、共计480人参与,其中黄浦滨江新地标线路最浓墨重彩的一个点标,就是国际乒联博物馆。“乒博馆”是第一个引入中国的国际级体育类专业博物馆,第一个异地建设发展的国际体育组织所属博物馆项目,也第一次迎来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
看着残疾人运动员打起乒乓球有板有眼,施之皓、丁松也很投入,还不忘鼓励队员们,“注意动作”、“发力不用太猛”。黄浦区残疾人联合会的高智敏表示:这是上海世博黄浦体育园、乒乓球博物馆及黄浦滨江沿线各景点第一次迎来大规模的残疾人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希望可以激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平等和谐参与全民健身,“这也是对我们黄浦区无障碍工作的最好检验”。
体育运动需要惠及更多群体
来自黄浦区辅读学校和阳光学校的十支队伍,也参与了本次活动,此前他们极少有机会加入全民健身的人流。黄浦区体育局相关人士认为,为保障特殊群体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能更好适应并融入社会、掌握技能、享受人生,全民健身运动更应该考虑多搭建一些融合活动的平台给这个特殊人群。创造平等运动的机会,创设无障碍运动的氛围——健身运动应惠及每一个人,这才真正体现全民性。
这次体育嘉年华还吸引了240名志愿者为聋人、智障、智障、视障等残疾人朋友提供一对一赛事服务。志愿者报名通道关闭后,很多爱心人士依旧致电组委会表示能否给予额外名额,陈新华女士是没有放弃报名的志愿者之一,她通过志愿者报名热线找到赛事组委会,讲述了自己有一双残疾父母的生活经历,强调自己的医疗专业,更表达自己想要为这次活动服务的强烈意愿。接线的工作人员被深深感动,于是通过申请达成陈新华女士的愿望。之后,陈新华女士被特聘成为志愿者导师,和志愿者讲述怎样和残疾人相处才是真正的相互尊重。
为了设计好本次活动的环节,运营赛事的上海泉健体育的工作人员,特别来到辅读学校、阳光学校蹲点,和老师们一起深入了解孩子们平时运动习惯,找寻适合他们的运动线路和活动内容。肢障组参赛队员郑先生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整个活动的参与感非常强,感到很开心。接下来如果有机会,还要参加这样的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实现残健融合
官方数据显示,全球全球共有6.5亿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根据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8000万的残疾人,上海残疾人数量是94万。其中,上海残疾人参加文体比例的活动是47%,其中文化活动远多于体育活动。
其实,上海的残疾人体育,有着扎实的基础,更是全国的一个标杆。2017年的数据显示,上海有关部门坚持将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融入全民健身计划,全国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服务1360户,新建171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配备938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举办上海市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共设田径等13个大项,全市16个区、5大类别残疾人报名组团参赛,参赛运动员达到5000人。
全年共举办残疾人体育比赛23次,组织市级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25次,残疾人参加人数达到8674人次。截至2017年底,上海全市共有5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训残疾人运动员达到186名。全年在全国各项锦标赛上取得26金、30银、20铜,在国际赛事上获得7金、6银、1铜的成绩。
“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申城在推动残健融合风尚时,一直注重体育的独特价值。上海通过打造“爱在上海 残健融合”的系列赛,让更多残疾人参与运动、融入生活,让更多健全人通过体育运动的平台了解残疾人群体、投身爱心公益。
据悉,“爱在上海 残健融合”系列赛今年也将纳入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体系,真正让更多人关注残疾人群体的体育运动。
媒体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119935
[来源/上观新闻]
[报送单位/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