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体育学院原创的校园大师剧《蔡龙云》在白玉兰剧场成功首演。该剧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我国著名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国武术九段蔡龙云的不同人生阶段,描绘其一生的追求与风采,展示了武术大师蔡龙云武者之风范、学者之本色、师者之仁爱。
一代武术大师蔡龙云
文武融合,呈现蔡龙云大师武学精微
《蔡龙云》以蔡龙云大师的精神为纲,以“点线式”结构勾勒了大师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风采:不及弱冠,力挫俄美拳师;少年心性,惹下祸端,临别得拳谱;三十而立,知己临门,立志发愿,终进上体;文革风云,智斗乱心之人;为护学生,痛失华拳拳谱;年过花甲,传道授业;宿敌临门,比武论道,临剑不发,寄望学生;耄耋不辍,重修拳谱,忆一生风云跌宕,守一世正心之念。大师之道,习武之道,为人之道,正心二字。该剧经过18个月的筹备,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陆军教授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徐俊执导,上海体育学院武术表演专业教师王继强担当武术指导,融合了精彩的武术动作,突出“武”的朴实无华与艺韵纷呈,“打”的简洁实用与引人入胜。
《蔡龙云》剧照
编剧陆军介绍,在众多的大师剧中,《蔡龙云》一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得益于上海体育学院优质的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表演资源。因此,无论是在剧本写作时设置场面,还是在实际舞台演出中构建情境,本剧都比其他的大师剧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即更具表演性,更富观赏性。“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在表现大师教书育人、治学正心的同时,也力求能生动展现出上体学子们的青春活力与时代亮色。”
蔡龙云作为武术大师,大师剧《蔡龙云》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武戏,本剧的武戏也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编排。武术指导王继强依据剧本与导演构思,结合人物和剧情需要,深研蔡龙云大师武学著作,从中获得创作思路,力求呈现蔡龙云大师的武学精微。王继强作为蔡龙云的弟子,在打戏的安排上注重套路与打斗承接递进。以武术基本技法和套路运动体现蔡龙云大师武学的艺术性,以华拳和剑术体现蔡龙云大师武学的技击性,以“四击、八法、十二型”武术基本技法和华拳拳谱体现蔡龙云大师武学的文化性,以心正、身正、气正体现蔡龙云大师武学的教育性,从而展现蔡龙云大师的“武与艺融通,技与艺一统”的特色。
饰演中年和老年蔡龙云的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师、资深演员余忠,他跟蔡龙云曾有一段渊源。上世纪80年代,余忠在上海体育学院进修时,曾经上过蔡先生的课。在他眼里,“蔡龙云先生是一个非常儒雅、非常清澈的人,我深有体会,也很敬佩他。我在他身上能读到很多东西,演绎过他之后,我更能体会到他的儒雅和谦卑。人的修行方式各有不同,习武的人,一拳一脚,一招一式,都是一种修行,蔡先生在里面‘悟’到了。我在演绎他的同时也能够反省我自己。”
《蔡龙云》剧照
武术表演专业大二学生宋文泽在剧中饰演青年蔡龙云。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收集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关于蔡龙云的资料,私下里还通过与蔡龙云大师的学生王继强交流中了解蔡老为人、为师、为学的风范。他放弃晚饭时间留在排练场反复练习,从每一句台词开始分析这句台词背后的含义,结合各种资料深入揣摩大师的性格和形象。在打戏方面,宋文泽克服困难,展开大量训练,力图重现蔡老的青春风采。
《蔡龙云》剧照
除了武术表演专业的学生,还有来自休闲学院、武术学院、竞校的同学参演,演出中还巧妙融合了散打、拳击、跳绳等非常具有上海体育学院特色的运动表演,丰富了演出形式,使得表演精彩纷呈。
武德育人,传承蔡龙云大师精神
刚满4岁,蔡龙云便开始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习练武术,先是腰功、腿功、裆功等基本功。他练起“迎面三脚”、左右腿,常常一练就是一百次,一口气三百腿,有时摔倒在地,也要爬起来再练。蔡龙云曾回忆说:“那时候我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练到七点去上学,下学回家放下书包接着练,一直练到吃晚饭。吃完饭歇一会儿,再从晚七点一直练到十点睡觉。”9岁时的他拳术已相当精熟。迎面三脚、八步连环、罗汉十八手、少林疯魔棍,这些难度较大的功夫,已经练得有模有样。之后,蔡龙云来到上海,广拜名师,又学会了各种少林、形意、八卦套路。当然,他最拿手的还是祖传的华拳。华拳是唐代流传下来的古老拳种。蔡龙云操练的一套华拳,讲究动迅静定,式正招圆,心动形随,意发神传。十二套拳路,具有刚猛、飘逸、挺拔、俊美的风格。
年轻时的蔡龙云
1943年12月,年仅14岁的蔡龙云在上海击败俄国拳师马索洛夫。《新闻日报》以“中西拳击对抗,中华队获大胜”为标题,发表了:“中国队以五胜二负一和获得大胜”的消息。 他们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气,他们为中国武术界扬眉吐气。因蔡龙云的小名叫“大龙”,故他被武术界誉为“神拳大龙”。
蔡龙云打败西洋拳手的相关报道
马索洛夫与蔡龙云一战败北后心有不甘,于1946年挑起美国重量级黑人拳手鲁塞尔与蔡龙云打擂。三年来蔡龙云从未停练,技术上更加娴熟。经过较量,他用中国华拳、少林中的拳法,又战胜了鲁塞尔,再次展示了中华武术的威力。他的武功技艺威震上海十里洋场。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在赠给他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少林拳击世莫当,动迅静定力蕴藏,蔡君得之制强梁;柔非终柔刚需刚,刚者先折柔转强妙,门洞辟唯东方;技与道合乃有此,一洗东亚病夫耻。”
1960年1月,32岁的蔡龙云来到上海体育学院,担任武术教研室主任。在理论研究上,蔡龙云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撰写的一至五路《华拳》《五路查拳》《少林寺拳棒阐宗》等,受到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几十年来,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王培锟、邱丕相、陈春茗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和高级教练。蔡龙云大师工作室成立后,重点整理撰写武术的经典拳种《华拳》,并亲自授课将华拳传授给青年教师,同时对三、五十年前的旧作《剑术》、《武术运动基本训练》等专著,加以修订重新再版,并译成英文向海外传播。
蔡龙云撰写一系列武术著作
身为当之无愧的武术大师,蔡龙云总说“我不是大师,我是老师!”蔡龙云不仅在教师岗位上为中国武术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栋梁英才,而且关心指导了许多未曾谋面的“学生”。虽然教授过无数成名学生,却说自己“没有徒弟,他们都是学校和国家培养的”。在蔡龙云眼里,“武术不仅是一个强身健体的技能,更重要的还是立德树魂的民族精神”。 蔡龙云尤其强调对习武者的武德培养“习武先习德”,习武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双修”的过程,这部大师剧《蔡龙云》也通过戏剧的方式生动展示了蔡老的武德育人理念。未来,《蔡龙云》将成为上海体育学院思政教育的新课堂,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
2008年,“蔡龙云大师工作室”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