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 | 携手哈佛、麻省理工推出“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系统”,上海体院推进体医工融合发展

日期:2019-04-22浏览:

哈佛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体育学、医学、人体工程学……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跨界融合创新研讨会,奏响了体医工融合的交响曲,标志着科学赋能体育的时代来临了。

4月20日,“科技助力奥运、生物力学增能技术暨2019首届上海体育学院体-医-工融合研讨会”在上海体育学院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数字医学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双平面透视系统研创团队、哈佛大学李国安教授和来自国内外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界等领域的领军人物汇聚一堂,共同为生物力学在体-医-工融合的现代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而集才汇智。

对标国际融合创新

共建“产学研医用”合作平台

本次研讨会聚焦体育、医学、工程融合,瞄准运动医学、人体工程领域世界科技前沿,以体、医、工融合促进创新要素的整合协同,共建“产学研医用”一体化创新合作平台,探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引领国家大健康与体育事业的发展。

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军事科学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上海交大附属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新华医院等众多国内著名高校和医院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探讨生物力学科技助力奥运的领先技术、机遇与挑战,成为一场学术领域上的融合与创新。

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竞技体育中,细节决定成败,科技正在改变着赛场格局和运动者的潜能与未来,运动能力增强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体育健身器材、运动康复设备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兴体育科技、医学数据、工学设备让“更高、更快、更强、运动更安全、恢复更迅速、状态更稳定”成为可能;随处可见的运动穿戴设备让运动更深入人心,也让老百姓更科学更合理地运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推进,体医融合、医工融合已由战略规划进入实质发展阶段,体医工融合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增进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深度学术交流,为上海体育学院“双一流”建设提供更高的平台,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一次实质性举措。

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在致辞中提到,上海体育学院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一直为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提供科研助力与支撑,不断加强应用型高端体育人才培养。“我们将全力助推体育、医疗、人体工程融合发展,共同探讨生物力学助力奥运的领先技术、机遇与挑战,共同为生物力学在体-医-工融合的现代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而集才汇智。”

2017年的3月上海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中心签订科技攻关与综合服务保障“备战东京奥运会科技合作战略合作协议”,现已搭建完成了世界一流的撑杆跳高生物力学测试平台。2018年上海体育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及多项课题,针对“优化冬季项目运动员技能”的核心问题,正在开展关于适合于雪上运动员运动能力提升的神经-生物力学增强技术研究。目前,上海体育学院就世界前沿的运动能力增强技术——“神经启动”技术研究已在《Frontier in Physiology》和《体育科学》上发表数篇文章,并申请智能可穿戴装备国家发明专利两项。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美国滑雪国家队等机构甚至美国空军都已开始尝试将该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曹景伟表示,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的三大目标和任务,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和高质量训练。“希望上海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将先进学科、技术方面的优质人才聚集在一起,凝聚全国体育优质资源,为三大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跨界合作诞生“黑科技”

“双平面系统”成为国际金标准

“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系统”也在此次研讨会上正式进入应用推广阶段。

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系统

该系统由上海体育学院与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麻省理工学院多方合作建设,在原有双平面透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软硬件升级,实现了光谱中高频段非可见光线的高速频闪技术,对应的高速快门技术,及高速影像存储和传输技术。使得双平面透视系统的拍摄速率由30Hz(或称每秒拍摄帧数FPS)大大提升至120~500Hz,以应对高速、高冲击情况下的体育应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系统”的研发搭建起国际一流、中国首套的高速双平面透视系统。

据悉,双平面透视系统由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多方共同开发,可精确、三维、量化各关节功能运动,对在体骨与软组织进行深入生物力学分析,已成为国际领先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金标准。目前该系统在全球仅有5台,亚洲唯一的一台就在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王少白教授讲述了该系统的应用领域与价值:“透视系统可以不受皮肤、软组织等影响直接记录追踪骨性结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骨性结构进行动态拍摄。类似于人眼立体成像原理,可实现三维定位所拍摄的骨性结构的空间运动。自发明以来,此系统已应用于全身各关节如髋、膝、踝、肩、肘、腕、颈椎,腰椎等的监测。而且此系统可以与新一代假体植入物,有限元、逆向动力学仿真、医疗机器人系统等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此套诊疗系统,也将运用于冬奥运动队,为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提供防护和康复策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高度评价了这套“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系统”,并对体、医、工融合做出了展望,“体、医、工融合支持奥运的目标应当放在提高成绩和防止损伤两个方面,同时通过与教练员深度合作,运动员‘一人一计划’的个性化培养时代即将到来!”

 

媒体链接:https://m.osportsmedia.com/v3/share.shtml?path=/pages/sportsLife/122287.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报送单位/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