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颜惠芳 通讯员 董杨华)“类似于人眼立体成像原理,可实现三维定位所拍摄的骨性结构的空间运动。”“此套诊疗系统,也将运用于冬奥运动队,为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提供防护和康复策略。”……近日,“科技助力奥运、生物力学增能技术暨2019首届上海体育学院体-医-工融合研讨会” 在上海体育学院召开,中国首套“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系统”在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原有的双平面透视系统由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多方共同开发,可精确、三维、量化各关节功能运动,对在体骨与软组织进行深入生物力学分析,已成为国际领先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金标准。
在此基础上,上海体育学院与原有系统开发方通力合作,对其进行了软硬件升级,从而打造出中国首套“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系统”,并将正式进入应用推广阶段。与原有的系统相比,这套系统实现了光谱中高频段非可见光线的高速频闪技术、对应的高速快门技术、高速影像存储和传输技术,并使得双平面透视系统的拍摄速率由30Hz(或称每秒拍摄帧数FPS)大大提升至120~500Hz,以应对高速、高冲击情况下的体育应用。
上海体育学院王少白教授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领域与价值:“透视系统可以不受皮肤、软组织等影响直接记录追踪骨性结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骨性结构进行动态拍摄。类似于人眼立体成像原理,可实现三维定位所拍摄的骨性结构的空间运动。”
此套诊疗系统自发明以来,已应用于全身各关节如髋、膝、踝、肩、肘、腕、颈椎,腰椎等的监测。“它可以与新一代假体植入物、医疗机器人系统等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据悉,它还将运用于冬奥运动队,为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提供防护和康复策略。
本次研讨会聚焦体育、医学、工程融合,瞄准运动医学、人体工程领域世界科技前沿,以体、医、工融合促进创新要素的整合协同,共建“产学研医用”一体化创新合作平台,探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引领国家大健康与体育事业的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曹景伟表示,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的三大目标和任务,“希望上海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将先进学科、技术方面的优质人才聚集在一起,凝聚全国体育优质资源,为三大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相关链接】
为竞技体育提供科研助力
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竞技体育中,细节决定成败,科技正在改变着赛场格局和运动者的潜能与未来,运动能力增强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体育健身器材、运动康复设备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兴体育科技、医学数据、工学设备让“更高、更快、更强、运动更安全、恢复更迅速、状态更稳定”成为可能。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上海体育学院一直为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提供科研助力与支撑。
◎2017年3月,上海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中心签订科技攻关与综合服务保障“备战东京奥运会科技合作战略合作协议”,现已搭建完成了世界一流的撑杆跳高生物力学测试平台。
◎2018年,上海体育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及多项课题,针对“优化冬季项目运动员技能”的核心问题,正在开展关于适合于雪上运动员运动能力提升的神经-生物力学增强技术研究。
◎目前,上海体育学院就世界前沿的运动能力增强技术——“神经启动”技术研究已在《Frontier in Physiology》和《体育科学》上发表数篇文章,并申请智能可穿戴装备国家发明专利两项。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美国滑雪国家队等机构甚至美国空军都已开始尝试将该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
媒体链接: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9/04/22/2103517.html
[报送单位/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