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无疆界,银球结民心。在上海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系列活动期间,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举办了上海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主题展,上海体育学院师生参与了中美乒乓球友谊赛,这场体育人文的交流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在乒乓文化国际传播、增进中外体育人文交流中,上海体育学院发挥了哪些作用?未来如何进一步打造“国际上体”,加强国际间交流?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
【新时代的乒乓外交】
上观:上海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系列活动,上海体育学院作为主办单位参与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有没有一些幕后故事?
李崟:上海是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摇篮。2020年下半年,我们正跟上海乒协,以及乒乓名宿徐寅生、姚振绪等策划50周年纪念活动,得知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也在策划纪念活动,几方一拍即合,联手推进。此外,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珍贵的藏品和史料,给主题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在策划中美乒乓球友谊赛过程中,我们特别设计了双打形式,蕴含“合作共赢”的意思。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的“00后”学生跟美国友人们组队,让他们也能亲身参与到这一特殊的历史性时刻。
以这次纪念活动为契机,我们将继续以乒乓为纽带,打造持续性、系列化的体育人文交流项目。就像上海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系列活动的主题“体育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体育让中美关系更友好”所表明的一样,我们希望把体育作为一张名片,依托乒乓球博物馆等平台,推动乒乓球文化国际传播,使其真正成为体育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通过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活动,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体育人文交流的作用。
上观: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最早在欧洲落地,现在的情况怎样?
李崟:2010年揭牌的中国乒乓球学院有“国字头”的平台优势,目前在卢森堡大公国建立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分院,在克罗地亚建立实训基地,吸引欧洲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训练营,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向来自中国的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与教练员学习球技,切磋技艺。
上观:2018年,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训练中心成立也被称为“体育外交”新故事。据说,对当地乒乓球运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崟:是的。我们在大洋洲第二大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培训中心,形成“中国教练员到巴新、巴新运动员到上海”的交流机制,并在第二期训练营邀请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施之皓和院长助理张怡宁作为导师赴巴新指导教学,在当地掀起一股乒乓球热潮。
2018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视察了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培训中心,和教练员运动员们亲切交流,鼓励他们争创佳绩,做两国人民友好使者。2019年7月,学校派出冯喆教练带领巴新乒乓球国家队参加太平洋运动会,取得男双、残疾人男单两枚银牌,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女双、混双均获得第四,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此,巴新培训中心学员写信感谢习近平主席,习近平主席还回信了,鼓励两国青年为深化中国和巴新友好关系作出积极贡献。大家都深受鼓舞。去年疫情期间,我们还为巴新的乒乓球爱好者举办了乒乓历史文化的云展览,让他们打破时空阻隔,感受乒乓球的无尽魅力。
上观:2018年,由上海体育学院作为责任主体筹备建设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正式开馆,以乒乓球运动为中心的文化平台向上海转移之后有哪些新变化?
李崟:国际乒联博物馆是中国首次引入的国际级体育类专业博物馆。依托国际乒联组织和上海体育学院学科人才资源优势,乒博馆通过专业藏品研究提升乒乓历史文化影响力,主办了国球大讲坛、冠军挑战赛、乒乓球运动技能等级测试等多项品牌活动。我们先后接待了卢森堡、牙买加等国的国家首脑和政府官员,积极推动中外体育人文交流,搭建起分享发展成果、促进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截至2020年,累计到馆参观人数逾30万人次,国内、国际巡展观展人数逾53万人次。
【拓展国际合作项目】
上观:学校目前在对外拓展交往方面势头如何?
李崟:“国际上体”是学校的发展战略。我们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能的高水平体育人才为理念,通过推进国际化办学,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提高国际交流层次,与全球各地的知名高校建立了一批全方位、立体化的校际合作项目。截至目前,学校和38个国家和地区的119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留学生。
学校在积极履行大学国际交流功能的过程中,服务国家体育对外交往的总体战略,发挥体育人文交流的优势,通过多元化的项目合作拓展国际朋友圈。学校与国际手球联合会合作共建手球发展学院,与国际田联合作,共建国际田联(特许)训练中心。
最近,上海体育学院国际奥林匹克研究院正式通过了国际奥委会学术中心的认证,成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未来上体学子将拥有更为广阔的舞台参与全球体育事务,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为增进中外体育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更大贡献。
上观:学校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有没有比较突出的创新案例?
李崟:着眼服务国家奥运战略,我们响应国家“北冰南展”号召,培养冰雪运动复合型人才,率先与美国怀俄明大学共建“上体-怀大海外中心”,开中国南方体育类高校投身冬季项目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先河。从田径、攀岩、足球等专项中跨项选拔10名学生赴美,零基础启动越野滑雪理论知识学习、实战训练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并于2020年在全美大学生滑雪锦标赛中帮助怀俄明大学取得团体银牌的佳绩。
上观:《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杂志大大提升了中国体育学术国际影响力,如何看待它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李崟:学校创办的《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杂志,是中国大陆唯一同时被SCI和SSCI两大数据库收录的学术期刊,曾经获得“中国百强报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等荣誉。期刊聚焦世界运动和健康促进的前沿科学,致力于讲述中国体育故事,为中国学者提供高质量学术成果发表平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跃升至5.2,在85种SCI体育类期刊中排名第5,在56种SSCI运动、休闲、旅游类期刊中排名第7,双双进入“Q1”区;入选中科院期刊分区TOP期刊(医学大类一区)。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期刊推动中国体育科学进一步走向世界,提升我国体育学术和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度,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体育科学发展成果。
媒体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365876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