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 | 面对帕金森,他们给出“中国式”治疗方案!

日期:2021-05-10浏览:

震颤、运动迟缓、姿势不稳……当老人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患了帕金森。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帕金森患病率约1.7%,这个看似陌生疾病,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

上海体育学院有一支“知帕不怕——生命活力加油站志愿服务队”,运用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开发运动处方,60名志愿者,5年时间,12版“导引方”,助力一批又一批帕金森病友重燃生活希望。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这支志愿团队

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

01

从看医吃药,到体医融合

2016年夏天,因为一个课题研究,让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教授王震下定决心,带领学生为患有帕金森病的老年人,开展运动康复的志愿服务,让病患从单纯的看医吃药,到体医融合训练。

70岁的周振尧是首批锻炼营学员。回想他第一次踏入训练场时,颤巍巍的连路都走不稳,情绪焦虑不愿与人交流,对“体医融合”的方式也将信将疑。为了让周振尧尽快融入团队,大家推选他做班长带头锻炼。

如今周振尧患病十二年,还只有初期患者的症状,不仅维持药量不变,还能无障碍地独立生活,“没锻炼之前出门要用拐杖,要家人陪伴,要不然就容易摔倒。现在你看我们有很多“帕友”,自己带了拐杖,不要家人陪伴都过来了。”周振尧骄傲地说道。

20年帕龄的高莎丽,患病初期平衡力差常摔倒,坚持运动后就像换了个人一样。活动现场,记者和“帕友”们一起见证了高阿姨跳跳绳、一字马。

除此之外,王震教授带领的“知帕不怕”志愿团队,还针对帕友们常见的慢、抖、僵,以及大家锻炼后反馈的信息,开展“处方研讨会”。

经过5年不断地修改补充,如今形成的“帕金森病患者导引方”已是第12版,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帕友运动指南,为帕友进行康复锻炼提供理论和方法保障。

“具体的动作,我们会从传统文化里面提取一些比较经典的、有效的元素组合在里面。比如重心不稳,我们选用到了五禽戏里面熊晃的动作,通过这种提髋、落髋、震动、前后摆臂,使得帕友的稳定性得到改善。”王震教授告诉记者。

五年来,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开设10个线下站点,有效受益帕友超过千人;定期开展线上帕金森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受益人群超20万人次。

目前,该团队已获得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帕友认可了科学锻炼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

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振国表示:“帕金森虽然有药物治疗,但药物有药物的副作用,同时它也有药效不够的情况,这个时候跟体育、武术馆工作结合起来,在医体结合训练过程中,更好地保证药效,改善帕友的生活质量,提高大家的精神状态。”

02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不断凝聚力量是志愿小队长郭威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当看到患者叔叔阿姨通过锻炼,发自内心的开心和快乐,都会给我内心极大的触动,感觉是我们的活动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这也是我坚定走下去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2020年,“帕金森康复锻炼营”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课题立项,获得“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教授、志愿服务队发起人王震表示:“我们最近有一个百站万人计划,希望一百个站点跟一百个街道合作,一个站点如果能服务一百个人,那就是一万个人。未来不断地扩展开去,从上海到长三角,甚至全国,为帕友的康复锻炼提供中国式的锻炼方案,也是在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方面我们也做点力量。”

五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在各方的关注和支持下,“知帕不怕生命活力加油站志愿服务队”的火种将生生不息,期待帕友们,年过半百再出发,运动归来仍“少年”。

 

媒体链接: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1/07/20/490125.html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