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 | 聚焦十九届六中全会 | 马克思主义六大特性深度诠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日期:2021-11-17浏览: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11月12日下午,由上海体育学院主办,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心(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联合承办的“回首百年奋斗路 迈向复兴新征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暨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理论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开展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和学术研讨。

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辩证统一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李琪教授认为,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决议》在总结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坚持从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全面考察并提出百年党史宏大历史进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课题、主要任务、伟大成就、民族复兴史上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和新飞跃等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论述,充分体现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辩证统一、科学性和党性的辩证统一、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决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贯彻《决议》、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个伟大成就与四个伟大飞跃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教授认为,《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他认为,六中全会以党的《决议》的形式,以四个伟大成就标定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将百年党史正式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取得了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了四个伟大飞跃,发出四个庄严宣告,还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体现了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取得的重大历史成果。

马克思主义“六性”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育长罗峰教授认为,六中全会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启之际召开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重要现实意义和重大理论意义的一次盛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探索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取得和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能产生现实物质力量的生动例证,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性需要。这种内生性体现在“两个结合”的论述上,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于马克思主义六方面特性的论述,体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在中国共产党奋进的百年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就这样逻辑性地关联在一起,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的有效性最重要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种理论定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内在逻辑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崟认为,六中全会通过对党的百年历史的全面深刻总结,进一步凝聚共识、继续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为此,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内在逻辑。这个内在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党的领导地位、根本宗旨、先锋性质等内蕴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定位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将其内置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是在指导思想方面,“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让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有了明确的方向,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从被动走向主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是在人民立场方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面向新征程,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四是在自我革命层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与中国现代精神谱系建构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认为,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对中国现代精神谱系建构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人民的精神进程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时期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正确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同时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这次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带来了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转型的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建构导向,推动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发展,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文化氛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通过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构一个精神谱系,用党的思想理论引领社会文化,引领中华民族,引领每一个中国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关头凝神聚力的特殊方式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何怀远教授认为,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关头凝神聚力的特殊方式,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作了三次重要的历史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以及从事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重要创举。学习《决议》的重大意义,一方面,是通过正确认识历史统一当下思想认识,引导和凝聚社会共识,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通过把握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大势,引导历史趋势,从而赢得未来。要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中进一步提升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根据历史规律存在的条件,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今天我们研究、学习《决议》,就是要善于从党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对历史趋势的判断中,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做出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贡献。

 

 

 

 

媒体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23767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