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 | “逐梦迎冬奥 凝心向未来”,侨界人士走进上海体院分享交流

日期:2022-01-13浏览:

1月11日下午,市侨联组织侨界人士走进上海体育学院开展“凝聚侨心 逐梦冰雪”迎冬奥主题分享活动,学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用科技赋能冬奥会的经验成果,围绕弘扬拼搏精神、推动全民健身、加强国际合作、讲好冬奥故事等交流体会。

每一支中国冰雪运动队背后,基本都有一个科研团队。作为唯一入选“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的体育类高校,上海体院承担了17项“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和课题,投入近百名科研保障人员与运动员同吃同住,为单板滑雪队、钢架雪车队、高山滑雪队、速度滑冰队等十多支国家队提供科研保障。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比拼。我们研发的技术,打个比方,就像给教练员提供了‘第三只眼睛’。”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运动健康科学团队主要成员、“科技冬奥”重点项目《冬季项目运动员技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首席科学家、上海体育学院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宇教授作主旨分享:“通过技术手段,我们能快速获得运动员的身体姿态,起跳的速度、角度,产生空中飞行升力的攻角等三维运动信息,为教练提供实时、准确、量化的数据,帮助提高运动员成绩。”

“一块金牌背后,凝聚着一个团队默默的付出。这届冬奥会国家钢架雪车队的科研保障主要由我们学院负责,包括科研、医务保障人员、体能教练在内的十几位工作人员,都是学院师生。有一位女博士生已连续跟队坚守了900余天。”北京冬奥会科技保障专家组成员、国家钢架雪车队科研医务团队负责人、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说:“通过训练质量监控、个性化体能训练、伤病预防与康复等综合多学科、跨学科的保障,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运动员在赛前把状态调整到最好。”

“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把冬奥会办得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这是我们加强兴奋剂检测技术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上海体育学院反兴奋剂实验室副主任徐昕教授说。“科技冬奥”专项课题《冬季运动创伤机理和防护材料及装备关节技术研究和制备应用》负责人傅维杰教授介绍了用科技助力护具装备研发有关情况。“科技冬奥”专项课题《冬季竞速类和团体球类项目专项国际化训练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负责人王然教授介绍了项目国际化合作情况,他说,华侨华人在项目推动中积极牵线搭桥,提供了很多帮助支持。

获得2018年第18届亚运会武术散打女子60公斤级、2021年第14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散打女子团体等全国及国际比赛冠军,首批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来自侨乡温州文成的侨眷蔡颖颖作为运动员代表出席座谈,她说:“那年亚运会是我第一次出国参赛,决赛时,半边脸都被打肿了,嘴里都是血。坚持到最后,当国旗升起、国歌响起,感觉一切都值得。这些年艰苦的训练、比赛,我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就是顽强拼搏,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听了科研人员和运动员的分享,既感动,又振奋。文化和体育不分家,我们要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示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精神,讲好冬奥会故事。”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伉俪,院侨联副主席、声歌系教授、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和音乐学系教授、音乐学家刘红说,通过这次分享活动,对冬奥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燃起了迎冬奥的热情,将尽自己一份力,歌颂祖国,歌颂奥运精神。

“上海体育学院侨界科研团队的事迹是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助力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生动写照,令人敬佩,展现了侨界科技工作者服务大局、奉献作为的情怀和成就。”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齐全胜出席座谈会,他说,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组织侨界人士走进上海体育学院交流经验、分享体会,目的是进一步凝聚起侨界关注冬奥、迎接冬奥、助力冬奥的热情。希望全市各级侨界组织和海内外侨界人士争当使者,以侨为桥向世界讲好冬奥故事、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为增进中外民心相通贡献侨智侨力。

 

媒体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41055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