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备战周期,作为唯一入选“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的体育类高校,上海体育学院发挥科研力量优势,投入近百名科研保障人员和队伍同吃同住,为单板滑雪队、钢架雪车队、高山滑雪队、速度滑冰队等十多支国家队提供科研保障。
北京正北方向400余公里,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训练基地。清晨,黎涌明和运动员、教练员一同出现在餐厅,为每个运动员“量身定制”营养早餐;10时,他和团队伙伴出现在体能房,实时监控他们的各项身体数据……
黎涌明是上海体育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北京冬奥会周期,他还有一个身份——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科研总监。“滑雪项目,中国注册的专业运动员仅400余人,水平长期落后于冰雪强国。”如何让滑雪项目较快进步,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黎涌明介绍,科研团队的工作是对运动员每节训练课的运动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负荷进行量化和分析,进而支撑教练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不断挑战极限。
去年11月,中国钢架雪车男子项目勇夺首个世界杯冠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介绍,目前国家钢架雪车队的科研保障主要由上海体育学院负责,整个后勤保障团队中包括科研、医务保障人员、体能教练在内的十几位工作人员,都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师生。
“我们在钢架雪车上安装了速度测试传感器,去监控在高速度下运动员推橇、上橇以后的分段速度。我们还要用无标记点或三维动作捕捉,对运动员的推橇技术进行测试。”高炳宏介绍,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科研人员就会把这些数据快速整理出来。
近期,中国运动员在跳台滑雪、高山滑雪等世界大赛中进步明显,背后也有另一支上海体育学院科研团队的功劳。61岁的刘宇是上海体育学院教授,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
在张家口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总有一台“小货车”停靠在场边。连续两个冬天,刘宇带领上体科研团队在这个小小的移动实验室里,做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的“第三只眼睛”。“实时反馈三维动作捕捉,可以多角度提供训练数据。比如跳台滑雪选手的助滑速度、起跳角度、身体姿态、左右对称等,过去依靠教练的经验感觉,现在能提供精准量化的快速反馈、技术诊断。”
上海体育学院总共承担了17项“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和课题,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媒体链接: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2-01-05&id=327518&page=05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