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中外专家共探推进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

日期:2021-12-13浏览:

中新网厦门12月12日电 (王念龙 刘欣然)保护·研究·传承——2021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12日在集美大学闭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爱尔兰等国的93名专家,以及相关代表3200多人参加会议,近7万人次通过直播收看会议。

本次大会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祝莉、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张秋平、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董劲松出席开幕式。

本次会议分为专题报告、墙报交流、书面交流三种形式,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同步进行。

在大会主报告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名誉院长连辑以《关注新时代文化的新特征:文化的层级结构趋于扁平化》为主题,详细阐释了文化层级结构的六大要素。

在连辑看来,体育非遗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应该顺应文化扁平化的大趋势。

美国俄勒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甫中的报告从太极拳的传统应用到现代临床实践进行了多角度论证。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爱尔兰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各自领域进行了分会场主报告。

在专题报告交流环节,来自中外专家学者的205篇专题报告聚焦“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时代发展”主题,在14个线上分会场同步展开深度研讨。受邀专家在对每篇专题报告做出详细点评的同时,也对青年学者提出研究建议。

为期2天的大会学术报告精彩纷呈,专家学者们认为,要把推进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保护和创新利用作为体育学界特别是武术界责无旁贷的担当与使命,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生机与活力。

本次大会由集美大学、福建省体育社会发展研究会承办,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武术博物馆协办。会议共收到全国226所高校师生投稿1406篇,录用1233篇,含专题报告205篇、墙报交流404篇、书面交流614篇。会议在主会场外,共设14个线上分会场,是一场规模大、层次高、内容多、影响深的弘扬优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的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华东地区)授牌仪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向集美大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华东地区)牌匾。(完)

 

媒体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628216.shtml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