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步推进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的时候,国际上却传来不和谐的杂音。据环球网消息,12月6日,美方宣布拜登政府将不会派出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出席北京冬奥会,以此正式宣布美国“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暴露出其将冬奥会当作政治筹码的意图,同时也让一些反华分子大受鼓舞,跃跃欲试。一些西方媒体则乘机推波助澜,大肆炒作,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然而,正应了毛泽东那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尽管抵制的操弄来势汹汹,却掩盖不了反华势力虚弱的本质,也改变不了其必将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
首先,出于政治目的的抵制违反《奥林匹克宪章》,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踏和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破坏,很难得到国际主流民意的认同。
从法理上讲,依据《奥林匹克宪章》,奥运会实际上并不属于主办国家,而是属于代表奥林匹克运动最高权力机构的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通过与主办城市签订主办合同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一届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委托给该城市及其所在的国家奥委会。因此,主办城市按照要求完成奥运会的筹备与举办工作,履行的是对国际奥委会的合同义务和对国际社会的公开承诺。
要求国际奥委会临时单方面更改举办地点,不仅存在法律障碍,还面临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取消奥运会或者发起对奥运会的抵制,更是直接会危及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生存与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之日起,国际奥委会就视政治干预为重大威胁,并一直恪守政治中立的立场。为了避免让奥运会陷入无休止的政治纷争,国际奥委会更是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文规定,禁止在比赛场地和任何其他奥林匹克区域进行“任何形式的示威,政治、宗教或种族宣传”。这也就不难理解,面对此次少部分西方政客要求抵制北京冬奥会的无理要求,国际奥委会自始至终态度鲜明地予以反对。
抵制不仅违反《奥林匹克宪章》,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踏。无论是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休战”,还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高举和平的旗帜,体现的都是人类社会对和平的共同向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实世界往往存在各种纷争与矛盾,甚至不时演化成屠杀与战争。不仅如此,在全球化时代,人类还将越来越多地面临诸如气候变暖、新冠大流行这样的共同威胁与挑战,需要世界各国的人民团结一致,共同面对。而定期举办的奥运会,为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种族和信仰的人们,搭建起沟通心灵的桥梁,使人类能够有机会跨越分歧、展现团结,在面对至暗的时刻仍旧能够保有希望之光。
每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庆祝,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成为世界和平、友谊、团结的象征,也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反华势力逆潮流而动,罔顾国际社会主流民意,企图发动对北京冬奥会的抵制,人为地筑起“高墙”,破坏国际互信,必将遭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的坚决反对。
其次,历史的教训昭示,抵制奥运会对于实现政治目的收效甚微,甚至得不偿失。在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无论是道义还是国际准则有时都不免显得有些无奈与无力。尽管国际奥委会严守中立,努力避免陷入政治纷争,奥运会无与伦比的全球影响力及与国家声望之间的天然联系,使其很难完全摆脱地缘政治的干扰,反而不时沦为意识形态斗争和大国博弈的角力场。实际上,政治化与政治干扰一直是笼罩在奥运五环上挥之不去的阴霾,短短百年现代奥运史就曾多次发生过抵制运动。不过,如果历史是一面能够照见未来的镜子,我们会发现,从效果上看,对奥运会的抵制最终都是徒劳的:抵制不但无法阻止奥运会的顺利举办,而且对于实现抵制背后的政治目的收效甚微,甚至得不偿失。
以史上最大规模的奥运抵制为例,198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对莫斯科奥运会发起抵制,最终导致60多个国家拒绝参赛。但即便如此,莫斯科奥运会仍得以照常举办,关键是抵制没能对苏联的入侵行为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却导致成千上万无辜的运动员奥运梦碎,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仅如此,本次抵制还直接导致四年之后苏联联合10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报复性抵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也因此被普遍认为是一次失败的行动。1980年1月,也即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次月,美国有高达68%的民众支持抵制莫斯科奥运会,8月份,奥运会结束之际,对抵制的支持率也超过三分之二(67%),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意出现了明显反转,到1984年,支持率已经下滑到不足三分之一(29%),更有接近半数(48%)的民众认为四年前的抵制是一个错误。与此同时,对成为抵制牺牲品的运动员的同情则逐渐占据主导,以至于2020年7月19日,在莫斯科奥运会开幕40周年之际,美国奥委会(USOC)首席执行官莎拉·赫士兰德(Sarah Hirshland)还要致函,向当年被迫失去参赛机会的运动员们表示歉意。这次史上规模最大的奥运抵制及其引发的四年之后的报复性抵制均明白无误地显示,抵制不仅无法实现其背后的政治目的,而且还使本国的运动员成为无谓的牺牲品,使他们丧失了通过参与奥运竞技展现国家风采、提升国家声望的机会,也令发动抵制的政府与政客为此背负破坏奥林匹克运动的骂名,实在是得不偿失。也许正是因为吸取了这两次大规模奥运抵制均遭失败的教训和基于现实利益的权衡,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的至今三十余年里,再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奥运抵制运动。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反华势力和一些西方媒体不遗余力大肆鼓吹和炒作抵制北京冬奥会,国际社会却应者寥寥。即使是美国,这次也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禁止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玩起了所谓“外交抵制”的把戏。然而,如果连东道国的邀请函都未收到,就急急忙忙地宣称要外交抵制,实在是荒唐得令人莞尔。
第三,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借口牵强可笑,铤而走险者,只会自取其辱,自食其果。在本次抵制北京冬奥会的炒作中,最主要的借口就是中国在新疆地区实施了所谓“种族灭绝”政策。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反华势力抹黑中国形象、攻击中国政府编造的又一谎言。而不管是编造谎言,还是以谎言为借口鼓吹抵制北京冬奥会,其本质都是要颠覆中国,遏制中国的正常发展与民族复兴。然而谎言终究只能是谎言,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权的不断进步,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中国在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同时,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今年3月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64个国家发表共同发言,支持中国的涉疆政策。
实际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举办奥运会完全是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相适应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未来随着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很有可能还将继续申办和举办更多的全球顶级赛事。包括美、法、英等在内的主要西方国家作为奥运会主办国中的常客,要习惯这一事实,充分认识到全球化时代,合则共赢、斗则俱伤,与中国一道共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和世界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有少数政客与国家罔顾事实与国际社会主流民意,为了一己之私选择与中国人民为敌,一意孤行发动对北京冬奥会的抵制,妄图挑起新的“冷战”,他们注定会属于极少数,并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对于这样的极少数,作为今天世界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大国,中国无疑有足够的能力与手段进行反制,使他们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付出沉重的代价。
综上,抵制北京冬奥会于法无据、于情不合、于理不通,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当然,这样的结局仍然阻止不了一小撮反华势力螳臂当车,继续鼓吹和煽动抵制与破坏冬奥会,而且可以预见,随着冬奥会举办日的临近,这样的鼓吹与煽动只会变得更加猖獗。
广大中国民众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更加理性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各种杂音与噪音,包括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曲解甚至恶意攻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实际上,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反华势力就曾经发起过抵制破坏活动,最终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奥盛会。这一次,我们一定能再次排除干扰,用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作为对抵制阴谋最有力的反击。
作者系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媒体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30765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