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届上海市民运动会“市民篮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上海市民篮球节·上海体育产业交流分享会昨天在上海体育学院开幕。本次大会上,全国体育行业专家学者、体育产业投资人、知名体育企业负责人等,共同探讨和分享了疫情背景下体育产业生存现状、政策导向、产业升级、发展机遇等话题,同时为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2020年原本应该是个“体育大年”,全世界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原本就在今年举办。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体坛、中国体坛蒙上阴霾,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严峻挑战,体育产业更是首当其冲——大型比赛纷纷推迟或取消,一些赛事空场进行,赞助商利益受损,门票收入几乎归零,体育用品企业停产停工。但阳光总在风雨后,疫情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危中有机”。在疾病面前,健康成为所有人最关注的事情,而运动对于健康的作用不言而喻。可以说,此次疫情激活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进而拉升体育消费。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疫情也有望成为体育产业的“催化剂”。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海燕的主旨发言解析了体育产业发展新环境、新趋势和新任务。他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育新需求不断释放,体育新消费、新基建将为体育发展提供持续原动力;体育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作用愈发凸显,加速推动体育迈入发展充分、供需平衡的心阶段;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动能。”
上海和篮球运动一直有着不解之缘。去年,世界篮球的顶级盛会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在申城成功举办。国际篮联中国区总经理方亮介绍,2019年篮球世界杯创纪录地触及了30亿人次的电视观众,而中国球迷对篮球世界杯的热情更是创造了中央电视台去年2项收视纪录。仅在上海一站,有近18万名观众到世界杯的现场观战,并为上海带动了3530万欧元的经济效应。可见篮球运动产业带动了庞大的消费团体,促进经济增长并建立起品牌文化、创造出广告效应等。这些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在圆桌论坛环节,上海市篮协副会长、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富祺,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上海九回体育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彦博等嘉宾,围绕体育产业与人才培养、体育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化危为机”、智能化运动场管理技术迭代等方面进行探讨。
高炳宏认为,体育大学是各类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包括“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体育人才。近年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人才缺口较大,产业内对“身兼多职,一专多能”的人才需求很高。戴富祺谈到,借助政府相关政策扶持 ,受疫情冲击的体育企业“回暖”。他以洛克篮球公园为例,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50%。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市场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已经有大型 的家居建材市场等,积极转型 ,让出空间给体育公司去改造经营。胡彦博介绍了互联网技术无人化管理小型球场的模式,近期已经完成技术更新迭代。比如通过扫码+红外线测温模式,达到防疫的要求。下一步,智能化应用将通过在场地安装进球捕捉设备,丰富打球者的体验。未来,互联网技术和经验将输出到其他省市,提升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效能。
会上,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赵光圣为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巅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尚体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跃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代表颁发科技产业、全民健身研究突出贡献奖。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解放日报社、上海体育学院承办。(新民晚报记者 李元春)
媒体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836704.html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