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 | “健康师”比健身指导能多做啥

日期:2020-06-23浏览:

食物怎么吃?身体怎么练?伤病怎么防?心理怎么调?这些市民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后都会由一支新兴的专业团队——“社区健康师”告诉你答案。这个由杨浦区与上海体育学院联手探索启动的创新型社会服务项目,已经于本周三正式推出。

社区体育与专业院校的资源互补和强强联手,迅速引来各方广泛关注和期待。同时,人们也不禁好奇,“社区健康师”这个新兴群体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他们与传统概念里的健身教练和指导员有何不同?又会对居民的生活和理念带来怎样的变化?对于这些问题,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上海体育学院组织部副部长蒋啸天一一作了解答。

构想 始于去年盛夏时

“很多朋友可能认为这个项目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才开始筹划并落地的,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团队从去年夏天,就开始了相关的构想和准备。”蒋啸天透露。

“去年,我们在参加杨浦区委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听到、看到了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相关知识的需求,这给了校方很大的触动。”蒋啸天说,“作为体育类的专业院校,我们在运动健康方面有许多专业的人才和项目,这些优质资源应该走出校园,更好地为社区和居民服务。”带着这样的理念,组织招募社区健康师的想法应运而生。

很快,体院方面就组成了相关团队,并多次深入杨浦各社区街道,通过问卷调查、随机寻访等方式收集市民的健康需求。

筹备 提供系统性服务

蒋啸天清楚地记得,在与殷行街道沟通时,双方观点碰撞的情景。“他们(殷行)社区里老年人居多,而且已经有了上海市第一家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所以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社区健康师’与之前的指导员究竟有何不同?”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体院相关团队制定了“健康2.0”计划,希望以打造社区健康师项目示范点的标准,来为殷行街道提供服务。

“有不少居民反映他们经常锻炼,但不知道健身后应该摄入怎样的食物,才会对健康有益;有几位空巢老人和残疾朋友反馈,希望能提高一下语言表达能力,以缓解内心的孤独感,这些都是健康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很容易被忽视。”

收到反馈后,“健康师”们迅速作出反应,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优势,吸纳运动康复、运动营养及播音主持等专业人才进入团队,同时通过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和科研攻关,有的放矢地对课程设置进行微调。“目前,每个社区选择了4项指导课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怎么吃’‘怎么练’‘怎么防’和‘怎么调’。”

未来 努力打造新业态

从下周一开始,“市民健康师”项目将在杨浦区12个街道全面深入铺开。良好的开局,也让体院对行业的未来有了更多期许。

“首先还是期待项目能扎根杨浦,让更多居民享受到福利,宣扬健康生活的理念。”蒋啸天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积累经验的好机会,希望能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收集和对比,为未来提供更好的相关服务、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此外,“市民健康师”项目的成功落地,有望成为体育产业新业态的一块“铺路石”。“这个项目不仅是体育产业与教育融合的一种尝试,也是体育(产业)和公共健康服务项目牵手的开始。”

本报记者 陆玮鑫

社区健康师服务内容

运动营养 聚焦“怎么吃”。依据不同人群的身体特点和运动负荷,指导市民合理搭配膳食,科学摄取营养。

科学健身 聚焦“怎么练”。以运动科学为基础,围绕不同身体部位的锻炼方式、不同年龄人群的锻炼强度等内容,指导市民从整体上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健身锻炼的方法。

伤病防护 聚焦“怎么防”。指导居民掌握运动中有效预防身体损伤和促进损伤康复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病进行有效干预。

心理调适 聚焦“怎么调”。以运动建立身心连接,提高市民压力管理及负面情绪调节等能力。

在线服务 积极建设“社区健康师”系列网络微课程。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社区居民健康数据沉淀。基于项目数据统计,定期与相关部门和各区联合发布运动健康领域指数报告,为政府在运动健康领域的决策提供支持。

 

媒体链接:https://wap.xinmin.cn/newspaper/xmwb/72191.html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