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 | 奥运冠军来站台,上海首推的“社区健康师”有望催生新兴职业

日期:2020-06-11浏览:

“虽然平时也在运动,但对科学运动知识不是很懂。”“仪器测试了,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体机能有了解。”10日,杨浦区委和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区校共同打造的创新型社会服务项目——“社区健康师”项目在杨浦滨江正式启动。一群来自体院的师生还搬来了平时专业运动员使用的测试器材,为市民带来首场“健康科普市集”,答疑解惑。

打造“4+1”全方位服务体系

“社区健康师”,顾名思义,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的人。不同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技能传授、锻炼指导为主,社区健康师的服务体系由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与在线服务的“4+1”构成。

 

 

 

 

 

昨天,体能训练专家高炳宏教授和运动心理专家王小春接过了首批“社区健康师”专家的聘书。今后,他们不仅是上海体育学院的教授、博导,更成为定期为市民健康生活提供指导的“社区健康师”。乒乓球奥运冠军王励勤和体操奥运冠军邹凯也受邀担任“社区健康师”项目的特聘专家。

“社区健康师”项目以上海体育学院党员师生为核心团队,联合体育名人、家庭医生、科研科普人才等,组建服务团队。他们将深入覆盖杨浦区12个街道的基层社区服务点,面向中老年人、运动爱好者、慢性病患者、亲子群体、残疾人等不同人群提供服务。基层社区服务点将安排每1至2周1次的“社区健康师”服务项目,单个项目持续6周。

 

 

 

 

 

王励勤告诉记者,自己作为体育人,更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市民科学健身给予专业的指导。“健康师指导覆盖面更广,包括怎么吃、怎么练、怎么防、怎么调,可以全方位满足大家对健康的需求,达到运动让身心更健康的目的。”

发挥体医融合专业优势

明明白白去健身。健康科普市集的各项体能体质测试,吸引市民纷纷体验。身体成分测试仪、FMS功能性运动测试……借助专业的测试和体院专家的现场分析,市民也对如何科学健身有了更多认识。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体育学院借助体医融合方面的学科专业优势,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科学规律,专门为社区健康管理设计了服务清单。首批服务清单有针对社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运动健康课程,包括武功锻炼与筋骨整复、老年人跌倒预防、舞蹈身心健康、办公室健身等13个项目,将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参与相结合等方式授课。

 

 

 

 

 

今后,“社区健康师”项目将形成科普书籍、视频课程、健康讲堂、健康集市、数据报告等五大系列成果。在杨浦区域内形成滨江党群服务站、殷行市民健康促进中心、绿瓦体育书店3个区级示范点和覆盖12个街道的基层社区服务站点,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以运动促进健康的个性化需求。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认为,在健康中国”和“健康上海”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推出“社区健康师”项目,不仅对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且对以后构建非传染性身心疾病预防体系,都具有现实而迫切的需要。

产教融合鼓励学生创业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社区健康师”项目构建了新时期运动健康公共服务的“杨浦模式”,也为上海体育学院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实践育人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介绍,“社区健康师”项目半年前就开始策划,“体院有一大批运动健康方面的专家,这么好的资源要走出校园,主动服务社区,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参与到全民健康工程,提高技能。体院有10个二级学院,这个项目一下带动了9个二级学院的建设,各司其职,共同推进。”

 

 

 

 

 

“社区健康师”有望催生新兴的职业,开拓大学生就业之路。杨扬是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6月她刚刚跟几个同学创立了上海浦康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为社区人群提供服务课程和健康服务。杨扬告诉记者, “之前去社区实习时,就感受到老年人健康需求比较大,所以有了创业的想法。现在公司刚刚起步,还要跟社区对接慢慢磨合,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据悉,公司首批有望吸纳50名应届毕业生。

李崟表示,在全力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当下,“社区健康师”项目将作为双创教育和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培养一批公共卫生人才,孵化一批以学生为创业主体的体育创意服务企业和智能设备研发企业,研究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运动健康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媒体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257936.htm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