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的杨浦滨江飘着细雨,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集市,还是吸引了数百位周边居民闻讯赶来。测一测身体机能、学一学慢病防治、玩一玩休闲运动……身着不同颜色T恤的老师和专家,分门别类指导着居民们,他们的胸前,印着一个崭新的称谓——“社区健康师”。
构建4+1服务体系,助力不同人群“运动让身心更健康”
上午,由杨浦区委和上海体育学院党委联手推出的社区健康师项目正式启动。从今往后,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师生将通过社区健康师这一角色,打造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与在线服务项目的“4+1”服务体系,指导市民“怎么吃”“怎么练”“怎么防”“怎么调”,助力不同人群达到“运动让身心更健康”的目的。
家住大桥社区的冯阿姨,今天带着她心爱的空竹地来到杨浦滨江。虽已一年未见,但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的杨小凤老师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几句寒暄之后,擅长抖空竹的社区健康师杨小凤马上带着冯阿姨进入“正题”,帮她找回已有些生疏的抖空竹技术。
原来,早在一年前,为了调研抖空竹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哪些积极变化,上海体育学院曾组织过针对附近社区中老年人的抖空竹公益培训。冯阿姨便是在那时认识了杨小凤。今年,由于疫情关系,冯阿姨已经大半年没有出门练抖空竹了,但在杨小凤的耐心引导下,不过半个多小时,她就渐渐找回了感觉,白色的空竹在两人的棉绳间来回飞舞。
“经过去年的调研我们发现,抖空竹不仅能让人精力高度集中,还能强化手眼协调能力,延缓衰老。但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这个传统运动还挺难练的。接下来,我们会作为社区健康师继续深入社区,把空竹、跳花绳这些休闲体育运动技巧教给更多老百姓。”杨小凤说。
和已有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相比,社区健康师的职责,不止于教大家“怎么练”。在运动营养方面,社区健康师将依据不同人群的身体特点和运动负荷,指导市民合理搭配膳食,科学摄取营养,满足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对各种营养的需求,改善和提升市民体质健康水平。在伤病防护方面,社区健康师将指导居民掌握运动中有效预防身体损伤和促进损伤康复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病进行有效干预,让运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长期持续。此外,擅长运动心理的社区健康师还会帮助市民通过运动建立身心连接,提高他们的压力管理及负面情绪调节等能力,保持高效且持续满意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社区健康师”项目将覆盖杨浦区12个街道的基层社区服务站点。街道(社区)将通过改造升级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园区楼宇党群服务站、智慧健康小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老综合体、睦邻中心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质测试、健身指导、运动处方、知识普及等复合型一站式服务,有条件的基层服务点,还将通过联合智慧健康小屋建设,置入多参数健康监测一体机,实现居民运动健康数据的现场采集,让这一社区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打造运动健康公共服务模式,让更多学生学有所用
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能训练专家高炳宏教授和运动心理专家王小春今天作为专家代表接过了社区健康师的专家聘书。优秀运动员代表王励勤和邹凯也受邀担任社区健康师项目的特聘专家。未来,除了这些专家外,更多的在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将成为社区健康师的主力成员。
即将毕业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杨扬,因为参与筹备社区健康师这个项目,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创业。由她申请注册的浦康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最近刚刚成立。接下来,该公司将对接杨浦区的各个社区,全面参与到社区健康师项目的运营之中。根据预估,该公司将陆续吸纳50人左右的应届毕业生就业。
读本科时,杨扬曾在周边社区做过运动健康方面的志愿者。据她观察,社区的老年人,多数需要一些专业的运动健康科学指导,但此前除了一些零散的公益活动,能让他们与相关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并不多。
而如今,通过社区健康师这一新角色,不仅能让专家、老师定时定点深入到基层之中,也能让更多像杨扬这样的学生能够有机会一展所长,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造福广大社区居民。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表示,通过社区健康师这一项目,一方面,学校师生可以利用担任社区健康师的机会深入社区基层,了解居民所需所想,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另一方面,在当前就业形势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学校将“运动健康师”作为双创教育和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未来将推动成立一批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创意服务企业和智能设备研发企业,研究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运动健康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媒体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00610/353896.html?timestamp=1591844298483&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