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由于新冠疫情,2020年1月26日,文旅部发布紧急通知,暂停旅游经营活动,以健身为主体、高度依赖户外运动的体育旅游基本“停摆”。对于体育赛事旅游来说,疫情的出现让原有计划严重滞后,欧洲杯与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一度激起国人的观赛热情,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这种良好的势头戛然而止。参与型体育旅游更由于“少出门、不聚集”而停滞不前。
国家体育总局、文旅部发布的“2020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基本形同虚设,各种运动项目都受到极大冲击。在全国,延期和取消的马拉松赛事已超过40场,滑雪也成为体育旅游产业的重灾区。据统计,全国滑雪场中有70余家关闭,黄金经营期基本错过。疫情期间,体育旅游相关的客运、观览、娱乐、住宿、餐饮等都受到了极大影响,行业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体育旅游面临严峻的考验。
体育旅游具有高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极易遭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体育旅游70%的活动内容又是户外运动,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更大。疫情作为风险性因素之一,有时候对体育旅游行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有专家指出,中国自古至今,疫灾的频度长期保持上升趋势,平均每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疫灾。全球变暖也正在导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缩小,可能会释放出被冰封了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的微生物和病毒。因此,随时应对以疫情为代表的各种不确定事件,也是体育旅游行业要做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提前准备的“必修课”。
体育旅游自身动态复杂性决定了其拥有强鲁棒性(Robustness),即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的生存能力。而正是高不确定性与强鲁棒性的并存,决定了体育旅游行业的高弹性,也即行业的快速恢复能力。如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户外运动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代高尔夫球爱好者,非典过后体育旅游行业有了跨越式的增长。体育旅游的高弹性指的是行业具有供需弹性、社会弹性、管理弹性和科技弹性,这些弹性恰恰是体育旅游行业复苏的根本动力,必将助力新冠疫情后体育旅游业的全面振兴。
首先,供需弹性。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近百万亿元,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近9亿劳动力人口、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中国坚实的经济基础、庞大的客群规模与高质量、保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新冠疫情过去,旅游消费依旧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选择运动的人会越来越多,相关企业的行业投资信心仍然保持,新冠疫情既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休闲度假的必要性和强身健体的迫切性,也给行业提供了磨练技能、修炼内功的机会,体育旅游的需求会出现反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其次,社会弹性。新冠疫情带来的疾病和死亡唤醒了全民的生命意识,人体自身免疫力对于抵御疫情的关键作用已成全民共识。全社会思想观念经历变革,以人为本的价值回归与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将增强体质的运动融入到旅行中,大大丰富了旅游体验。新冠疫情结束后,社会价值观将有重大调整,生活价值和生命价值得到更多的关注,生活质量、健康生活将成为全民的主流追求。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我国旅游消费模式由传统观光游继续向兼顾休闲和健身的体育旅游消费模式转变。发展体育旅游,它既是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观念改变的表现,也能满足全民通过旅游和休闲的方式增进健康的愿望,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管理弹性。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为体育旅游发展不断助力。《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中指出, 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要鼓励体旅融合发展。《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28号)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潜在需求大的体育消费新业态。”这次新冠疫情中,中央及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多项扶持措施,支持旅游业快速振兴,文旅部实时汇总各省市应对疫情影响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资金支持、金融扶持、税费优惠、社会保障、物业租金、稳岗就业等。这些政策对于促进形成强大的体育旅游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科技弹性。2019年,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通信技术的跨越式升级,给智慧体育旅游的落地及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利用VR技术,让足不出户的用户体验在夏威夷冲浪、在阿尔卑斯山脉徒步,体验参观体育场馆和体育博物馆的乐趣。众多景区纷纷打造数字沉浸式体验,推出智慧景区敏捷型方案,“云旅游、VR/AR、大数据、舆情监测”等技术助推体育旅游业健康发展。疫情的影响也加速体育“线上化”的过程,上海体育学院李海教授认为,互联网基因已快速植入,应鼓励开发以线上技术为支撑的健身休闲服务,推动传统企业由销售导向服务导向转变,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运动分析、体质监测、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水平,利用人工智能等与体育旅游深度融合,以增强消费者的体验、增强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为目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体育旅游产业进行全面升级。
如无疫情发生,参考2019年旅游行业增长率,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应为7.2万亿元,体育旅游占10%约0.7万亿元。结合2003年“非典”的历史经验,疫情造成的损失约为预测值的30%,预计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约5万余亿元,体育旅游总收入0.5万亿元,无法完成文旅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计划。新冠疫情过后,旅游业反弹,按原有预期维持同比增长10%,体育旅游弹性更大,在旅游业中所占比重将会增加,预期将在2021年末达到总收入1.6万亿元,如不出意外,2021年国庆“黄金周”前后体育旅游总消费即可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可以断言,疫情之后,中国体育旅游必将“触底反弹”。
作者简介:
石勇,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海,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媒体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220107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