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 | 黄海燕:疫情之下,“新需求”呼唤体育产业“新变革”

日期:2020-02-20浏览: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目前疫情拐点尚未到来,隔离防控措施大幅降低了居民线下消费需求,使得传统体育服务消费受到较大冲击。竞赛表演业面临断点,赛期调整波及传媒、营销等多个行业;冰雪旅游业告别了春季营收旺季;健身业和培训业面临成本居高不下、存在“退课”风险的冲击……在重创之下,特殊的社会生活节奏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需求,也呼唤着行业的新变革。

居家久坐,美食饱腹成新烦恼。疫情期间,“运动健体”与“减肥修身”成为网络高频词语。一方面特殊时期居民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认知有较大进步,尤其是受钟南山院士的号召影响,“参与运动、增强体质”成为社会广泛共识;另一方面被疫情“憋久了”的运动爱好者开始寻找新的参与模式,除线上健身APP的下载率与付费率持续走高以外,传统体育健身、体育培训机构的服务变革已然出现,直播类课程、居家运动打卡等形式的服务产品均获得较高的关注度。我们需要注意关注度并不能直接引起居民消费行为,如何借好“东风”通过线上产品扩大受众,为即将到来的线下业务引流并从中获利是这一轮服务产品变革的关键。

负担较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体育行业内众多初创和小型公司的资金储备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该类企业受影响更大;另一方面经营着各类体育场地、体育用品门店的企业在疫情期间承担较高的成本压力,产业主体期待着新一轮的政策扶持。作为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体育不仅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国家推动健康事业的核心,目前北京已出台针对冰雪企业的帮扶政策,上海、浙江等多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防控减税降租也陆续开展。疫情过后,以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为契机,体育企业减税降费、扩大财政补贴范围、放宽金融贷款限制、推动自然资源向赛事开放等各项政策性改革亟待逐步落实。

全民健康,促进和谐的新定位。首先,突发性疫情对全民心理健康,尤其是高强度工作的医疗、联控等相关人员和长期宅家的居民群体造成影响,体育更应在此时发挥心理调节作用,以愉悦身心、促进交流的运动锻炼将成为新的方向。其次,做好迎接社会健身热潮的准备,关注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育健康需求,将“爱好者的体育”拓展到“全民的体育”。最后,疫情过后企业复工与社会就业成为新的话题,体育产业链条长、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强,在吸纳就业方面有一定优势,将承担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的新责任。

从总体形势来看,国家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下阶段或以激励消费、加大补短板以及新领域投资等扩张性政策确保经济增长,捱过疫情寒冬的体育产业将迎来发展利好,届时企业应把握好政策红利,紧跟社会需求和产业变化趋势,开启产业发展新征程。(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黄海燕/文 王宪民/图)

媒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EZf1-lIGjqTgQFmxwG6ag

[责任编辑/董杨华]